向興述
祖父是位割漆匠。受他的影響和技藝傳授,我也曾加入過這一古老而傳統的行業隊伍。不過,那都是些陳年舊事。
20世紀60年代末,我被迫無奈從學;氐睫r村,當上“返鄉知青”。第二年,生產隊抽調3人割漆,不滿20歲的我報名參加。祖父聽說我要學割漆,當漆匠,覺得自己幾十年前干過的事業有人接班,心里特別高興。割漆時節還沒來到,他便早早為我準備好了割漆刀,裝漆液的大小木桶,以及竹籃等各種割漆用具。
祖父告訴我,距離遠近適當,一個漆農一天可割五六百漆口子,需要漆樹100棵左右,常稱為“一朝”,即一天工作量。漆樹口子每割一次,中低山小木漆樹被稱家漆樹,一般間歇四至五天。中高山大木漆樹被稱野漆樹,需間歇六至八天。按照祖父指點,我準備了5個作業區,即“五朝”,以供5天連續采割。根據情況,可休息一至兩天,順便做些下輪采割的準備工作。
割漆正式開始后,祖父不顧年邁七十有余的身體,親自上山到割漆現場為我做示范,講解技術難點和要點。他指著漆樹口子部位,比劃每次所割樹皮的長度和寬度,告訴我刀口每次應向上伸一點,這樣割出來的漆口子,遠處看著,好像人在微笑一樣,既有利漆液流淌又有保護漆樹作用。另又如何注意安全,如何收取漆液,保管漆液,他都講解得清楚明白。我嚴格按照祖父教科書般的知識傳授,運用于實踐之中,受益匪淺。
漆液摻水作假,自古相傳,具有神秘色彩。說用什么骨頭煎熬后的水,可投放漆液中。還相傳,用什么中草藥熬水后,摻入漆液中可以假成真。祖父告訴我,所有這些,只是傳說,是真是假,自己沒有見過,也沒有干過這些事。他嚴肅告誡,人做事要踏實,漆就是漆,絕不能摻水作假,壞了良心。祖父在我心目中,像圣人一般,他說的我必須無條件遵循。
“遠看像猴子,近看像是叫花子”,是家鄉民間對割漆人的生動描寫。由于特殊職業原因,割漆匠每天穿著陳舊且沾滿漆液的工作服,身上散發出漆液那種怪氣味。身背小竹籃,手提小木桶,與“叫花子”模樣十分相似。而割漆匠從早到晚,朝朝暮暮,都要在山林中的漆樹上爬上爬下,也的確具有猴子風采。
割漆是一項又險又臟、又苦又累的工作,民間曾有“世上做活狠,割漆搭田埂”的順口溜。對于人的身體和生命來說,割漆屬高風險行業之一。一不小心,就會從樹上掉下來,或者在陡峭懸崖邊摔倒,造成生命危險。更有甚者,是將手提木桶中的漆液,摔倒時潑在自己臉部。漆液對人體腐蝕性特強,危險極大,會產生嚴重后果。有些從未見過漆樹的城里人,只要從樹下經過,就會立刻全身過敏,發癢,發紅、發腫,俗稱“漆臊子”。山里人從小接觸漆樹,抵抗力稍強。但割漆匠天天與漆樹和漆液直接接觸,臉上和全身也會脫皮,造成身體和心靈創傷。
我每天要面對一百多棵漆樹,從割口子到收取漆液,每棵樹上下四次,一天上下樹就達五六百次之多。而這一百多棵漆樹,全部零星散落在山山嶺嶺,溝溝岔岔或密林或雜草叢中,有的間隔幾十米,有的間隔幾百米不等。我還要不停地上山下坡,左拐右拐,每天奔走數十公里,其工作量,辛苦程度,可想而知。這真是“百里千刀一斤漆!”
入秋后,天氣一天天變涼,漆樹葉變黃變紅,散落在地,漆樹也沒有了水分。這時祖父告訴我,割漆工作可以停止了。
農歷九月,到了生漆收購時期。生產隊的那兩個割漆者,將漆液運往近十里的龍門供銷社。由于摻水作假嚴重,漆液質量低劣,被拒收購,損失嚴重。我的漆液,經過多重環節檢測,108市斤,不但數量比那兩人多,而且質量過硬,是“漆液清如油,光亮照見美人頭,攬動琥珀色,挑起懸絲帶金鉤”的上等精品,順利被供銷部門收購。此時此刻,我似乎有了一份成就感,苦中之甜,苦中之樂,油然而生,溢于言表。